自帶設備的有著諸多的好處:首先,為了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電子產品需要不斷更新,只依靠國家投入,要為每一位學生配置移動終端是不現實的,自帶設備可以讓學校節省成本,把更多資金。此外,給學生選擇自帶設備的機會,以節省熟悉新設備所需的時間和精力。學生在設備上可利用和建構個性化的內容,讓每位學生都能以自身獨特的方式對新學科新知識進行探索。
可是BYOD的實施,也給學校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僅從教育裝備的角度來看就有以下幾個問題:
1. 公平問題。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擁有或買得起電子終端,如何避免由此產生的教育均衡問題。所以BYOD只能是本著自愿原則,很多學校的做法是提供一些設備給無法自帶設備的學生使用,以保證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學校內可以獲取到同樣的教育資源。
2. 發展BYOD,需要不斷增強網絡基礎設施。近年來,我國在“三通兩平臺”建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很多學校的網絡設施,是為了滿足每個班級一臺的電子白板、智能平板等多媒體設備的情況建設的,在人手一臺移動設備同時上網的情況下,對網絡帶寬尤其是無線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學校鼓勵學生自帶電子設備進課堂,就需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作為基礎。因此,按照國務院文件的要求,積極鼓勵互聯網企業與社會教育機構根據市場需求開發數字教育資源,提供網絡化教育服務。鼓勵學校利用數字教育資源及教育服務平臺,逐步探索網絡化教育新模式將成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此外在海量的互聯網資源中,教師找到適合自己教學的資源、學生篩選適合自己學習的應用,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4. 兼容性問題。BYOD會給學校帶來一大堆問題設備和平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肯定會希望一款應用可以支持每一位學生手里的移動終端。那么就意味著這款應用需要支持Android, IOS, OS X, Blackberry, Linux, Windows 等移動系統,但實際情況是很少有這種全平臺通用的應用。比如目前教育部推廣的手機易班,目前只支持IOS及Android4.0版本以上系統的設備。這對教育應用的開發廠商提出了跟高的要求。
5. 網絡的**性。BYOD對終端**、網絡**、數據**及隱私保護等方面都了更高的要求。
6. 學生缺乏自制力,無法抗拒上網、聊天、玩游戲的誘惑,分散學習精力。從教育角度來說,如何在移動互聯時代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是學校和教師過去從未遇到的問題。從管理角度來說,目前還普遍缺少課堂上應用使用移動設備的合理管控手段和指導策略,如果只是簡單粗暴的依靠關閉端口,只許學生上本校的校園網,放棄互聯網上豐富的資源,那與初衷肯定是背道而馳的。